專訪百合花與製作人小各談《燒金蕉》+ 空中mini live現場
專訪陳昇談《七天》

專訪陳昇談《七天》

播出曲目: 七天 螢火蟲他不愛唱歌 小泡芙去散步了 樹兒要搬家了 樹搬家 七天很夠了 一直以來 雲和樹說 逃跑日記
繼續閱讀
專訪蕭煌奇談《候鳥》+ 空中mini live現場

專訪蕭煌奇談《候鳥》+ 空中mini live現場

和蕭煌奇認識很多年,但始終不算熟,都是在演唱會後台匆匆打聲招呼。這集節目,我終於和他坐下來聊了很多,也才更認識這位深深感動萬千人的歌者。 2002出版《你是我的眼》迄今十七年,蕭煌奇固定以一張台語專輯、一張國語專輯輪流的方式出版個人作品,已經做了十三張唱片,《候鳥》是他第七張國語專輯。他說:唱台語歌、寫台語歌和國語歌是全然不同的世界,他的第一語言畢竟是台語,對聲韻和「氣口」的掌握或許更自然。而國語歌的咬字比較硬,要「唱進去」還需要更用心。 在這張新專輯《候鳥》,他嘗試了許多之前未敢使用的唱法,比方他以前總覺得自己假音唱不好,這次卻實驗了真假音轉換的場唱腔。比方他總以為自己獨特的強項是穿透力十足
繼續閱讀
專訪DJ小樹談新生代獨立音樂最前線

專訪DJ小樹談新生代獨立音樂最前線

我尊敬的DJ同行小樹,不但在廣播頻道長期推介獨立新聲,並且籌辦Legacy Taipei「見證大團誕生」系列倏忽逾十年矣,最近他還跨足YouTuber領域開了新節目《留級玩家》,廣邀不同世代音樂人當對談嘉賓。 我和小樹相熟多年,時不時在評審、會議場合遇見,從當初或許還被前輩目為有心作亂的後生,到現在儼然成為establishment一部分,必須時時提醒自己讓出空間給年輕人,每次遇到小樹,只要有時間,都會問問他最近關注的音樂和生態近況,他的講評總是一針見血,觀察也能見微知著,我許多對當今新生代音樂圈的知識,都是從他那兒聽來的。 打從2017年《耳朵借我》節目開播,我就打定主意每隔一段時間就邀小樹
繼續閱讀
專訪唐貓+空中有插電現場

專訪唐貓+空中有插電現場

明明憂心忡忡的大人們還在討論青年人的獨立音樂為何都在厭世風,一眨眼青年人都變得chill起來,開始聽city pop。還沒弄清楚怎麼回事呢,許多人又開始玩黑樂,唱起R&B了。 這一路音樂要玩得好,首先身體要夠鬆。身體要鬆,表示做音樂的狀態也要鬆。還有,得要有一群同樣能夠鬆下來的樂迷。我總覺得漢族的身體就是缺少律動基因,寫歌做音樂也往往釘釘板板不大swing得起來。律動這件事,必須後天學習,重新開發。二十年前流行過的中文R&B,便是在這特殊的文化背景中混血出來的特有種。黑樂在這時代為何能捲土重來,我請教過圈內先進,有說或許可以和嘻哈的流行拉上若干關係,我的觀察是經歷三十多年,或許青年人的身體終於
繼續閱讀
專訪無妄合作社談《二十一世紀的破青年》

專訪無妄合作社談《二十一世紀的破青年》

我是從〈檳榔〉這首歌認識「無妄合作社」的,那句副歌「給我吃檳榔 / 給我吃檳榔 / 給我吃給我吃 / 給我吃檳榔」實在有夠洗腦,聽完三天三夜甩不掉,然而看了歌詞,就知道這不是一首搞笑的歌: 搖晃之後 / 果實四處滾落 商場關 / 電眼熄 / 上工的鐘又敲起…… 石灰的鹼透入腦門 / 內燃的熱傳遍全身 洶湧的夢廉價的人 / 不承認 / 不承認 / 不承認 / 不承認 不承認現在才知道 / 不承認現在才明瞭 不承認現在才看到 / 你知道 / 你知道 / 你知道 / 你知道 那是2017年底的EP《逃脫時間的鎖》,這張只有四首歌的迷你專輯,讓無妄合作社一舉入圍三項金音獎(最佳新人、最佳樂團、最佳搖滾
繼續閱讀
專訪廣播人吳建恆談旅行與廣播人生

專訪廣播人吳建恆談旅行與廣播人生

掐指一算,認識吳建恆快三十年了。我們年紀差不多,幾乎同時進廣播圈,當我在中廣青春網「回到未來」介紹經典搖滾樂,學習面對麥克風的時候,建恆也在青春網擔任企製。青春網是我倆DJ生涯的起點,也是建立對廣播這一行價值認知的原點。 接下來這三十年,我們走上了完全不一樣的廣播人生。雖然除了當兵那兩年我並未中斷過廣播工作,但我做的都是「塊狀」節目,長年來都是每週播一集,直到近年加入Alian電台才變成每週播兩集。我做節目從來不必顧慮收聽率和廣告,更沒有行銷業配的壓力。預錄播出的方式,也讓我能好整以暇和來賓慢慢聊,反正錄音超時還可以事後修剪。歸根結底,我的「廣播人」身分始終是帶著點兒「業餘感」的,倒不是說我做
繼續閱讀
專訪家家、瑪莎談《我想要的》

專訪家家、瑪莎談《我想要的》

上次就說過了,家家會唱歌這個全世界都知道,但問題也就在這裡:她太容易把歌唱好,也太容易唱得「好聽」,那她「自己」的那個「我」到底藏在歌的哪裡呢?還是她往往「只」想「把歌唱好」而把「我」放到一邊去了呢?她的製作人瑪莎總在想這件事,然後不斷逼家家回答各種關於「我」的問題,彷彿要用各種各樣的曲風和歌詞把那個深埋起來的「我」找出來。說來有趣,對許多歌手來說「把我自己放進歌裡去」根本不是問題,對家家來說卻好像是一個必須不斷學習的功課。 我想這也多少是因為,家家對自己,除了歌唱得好這件事非常有把握,其他的事情她常常沒有信心,常常想太多。 或許瑪莎是用「把她自己放回歌裡去」這樣的作業,讓家家慢慢長出全面的自
繼續閱讀
《抓狂歌》三十週年特輯

《抓狂歌》三十週年特輯

補聽這邊請: https://tinyurl.com/y5mmj2o7 整整三十年前,1989年11月,唱片行出現一捲長得像保濟丸藥盒子的錄音帶,演唱人叫「黑名單工作室」,專輯叫《抓狂歌》。 那年我大一,台語可能一句都不會講,更不聽什麼台語歌(唉,那時我連國語歌都不怎麼聽,都在狂聽西洋老搖滾)。然而或許是封面上「這不是黑白唱,這是咱的蕃薯仔歌」打動了我,或許是滾石唱片發行的品質保證,或許單純是好奇這長得像保濟丸的錄音帶到底裝了什麼音樂,總之我把這捲錄音帶放進自己的隨身聽裡,按下了PLAY。 然後,就和成千上百我那輩的年輕人一樣,從此人生就不一樣了。 我是從《抓狂歌》開始學台語的,只因為想跟著唱
繼續閱讀
專訪Crispy脆樂團談《有多少光就有多少黑》+ 空中現場

專訪Crispy脆樂團談《有多少光就有多少黑》+ 空中現場

Crispy脆樂團的丁丁和Skippy這對情侶搭檔,一起玩音樂快十年了。打從2016加入陳建騏麾下「好多音樂」,發行《你快樂,嗎》,他們算是有了一次「製作物全面升級」的展現,演唱、編曲、錄音、製作各方面都和中堅世代最厲害的音樂人合作,交出很漂亮的成績,入圍了29屆金曲獎「最佳演唱組合」。他們說:入圍金曲獎,多少讓家人比較放心,也比較能和親朋解釋孩子的工作了。丁丁和Skippy都是台大機械研究所碩士畢業,放棄工程師的工作專職做音樂,當初肯定也和家人有過一番說服拉扯的。 2019年的《有多少光就有多少黑》,聽來十分驚喜:從專輯開場和熊仔合作、黃少雍編曲的〈Déjà vu〉、到韓立康製作的〈有多少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