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妮瑤‧久分勒分談排灣鼻笛原創專輯《風的氣息》+ 空中mini live現場

少妮瑤‧久分勒分談排灣鼻笛原創專輯《風的氣息》+ 空中mini live現場

鼻笛文化,從非洲到南島諸國,分布甚廣,然而皆是單管。雙管鼻笛僅見於台灣排灣族,是極之珍貴的孤品。近三十年前,就讀玉山神學院的少妮瑤親睹耆老演奏鼻笛,大感震撼,希望拜師學習。當時,還能用排灣鼻笛吹奏古調的耆老大多凋零,幾乎絕滅。這個樂器原本只有男性能演奏,老人家卻很慷慨地悉數傳授給了這位有心的女孩,並且語重心長地用族語說:接下來輪到你囉。 少妮瑤沒有辜負師父的期許。她不但學習鼻笛演奏,也學習親自砍竹鑽孔製笛,無數次試誤,雙手留下了累累的傷痕。她更以學生時代的研究論文為基礎,出版了鼻笛研究的專書。近年她出版了好幾張鼻笛演奏專輯,從古調到原創曲,屢屢入圍金曲獎,更開班授徒,並接受鼻笛訂製。訂單來自全
繼續閱讀
荒山亮談《等待好天》

荒山亮談《等待好天》

誰會想到荒山亮竟做出了氣味地道、激切爽朗的德州藍調搖滾?當然,唱的仍是台語。 不過這一切都是有跡可循:荒山亮本科念餐旅,留美在德州休士頓附近的小鎮待過很長時間,在附設Live Pub的飯店上班,幾年下來把藍調搖滾和美國草根音樂聽得滾瓜爛熟。唱歌走紅這些年,他心裡一直藏著「唱一些真正的藍調搖滾」這樣的念頭,事實上《等待好天》的起頭,就是他和很愛台灣的日本藍調吉他師匠菊田俊介聊起,看要不要做一張徹頭徹尾的台語藍調專輯。 最後《等待好天》並沒有變成一張100%的藍調專輯,不過荒山亮確實做出了他演唱人生從未實現過的野心。他不惜工本動用了一切這些年累積的人脈和資源,跨海和美國、歐洲的音樂人合作(雖然疫情
繼續閱讀
安溥談「單曲三部曲」和她的私愛歌單

安溥談「單曲三部曲」和她的私愛歌單

播出曲目: ZOEA ZOEA(demo) 外婆橋 外婆橋(Live, 2007) 外婆橋(demo) 蘚的歌唱 蘚的歌唱(demo) David Sylvian / Every Color You Are The Flaming Lips / Approaching Pavonis Mons by Balloon (Utopia Planitia) Yo La Tengo / Nothing But You and Me Stéphane Kerecki Quartet / All I Need Pink Floyd / Stay
繼續閱讀
張雅淳談《我住在一個島上》 feat. 製作人柯智豪

張雅淳談《我住在一個島上》 feat. 製作人柯智豪

一個年輕女孩是怎麼會用月琴作為創作樂器,寫起了台語歌的呢?光細細回溯這件事,就應該是一則有趣的故事吧。 其實張雅淳最早迷上的是沖繩三弦,還跑到沖繩當地的民謠酒吧參加當地的音樂祭,大著膽子上了台唱了歌,獲得當地音樂人的熱烈鼓勵。至於台語歌,她說她從小聽爸爸放老錄音帶,浸泡在歌仔戲和老民謠的世界,那些對同代人來說簡直像上古史的音樂,對她卻是最親切的成長記憶。 在一次活動認識了鬼才柯智豪之後,小豪鼓勵雅淳試試用月琴創作,而且一開始就給了她一把陳明章改過彈過的三弦月琴。張雅淳的創作並不走流行音樂的慣行套路,常常歌隨意走,帶著散文式的即興和獨特的語言質地。小豪也不急,儘她自己慢慢摸索慢慢磨鍊。電影《血觀
繼續閱讀
飛鴻樂團談《看望》+ mini live 空中現場

飛鴻樂團談《看望》+ mini live 空中現場

結合台灣民樂和西方搖滾 / 民謠的嘗試,幾乎可以用「古已有之」來形容了。尤其近年青年世代原鄉意識抬頭,有興趣學南管北管歌仔戲恆春民謠乃至於原住民歌謠的年輕人也頗有一些。三十年來,從陳明章到謝銘祐,從交工樂隊到農村武裝青年,從濁水溪公社到拍謝少年到美秀集團,從神棍到三牲獻藝到百合花,這片場景愈來愈熱鬧,每個音樂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開疆拓土。所謂「台灣特色」,早非生硬挪用民樂的樂器去彈奏東洋西洋音律、或是隨意拼貼故鄉意象、童年回憶就能呼攏聽眾的了。 所以在2020年聽到「飛鴻」的《看望》,特別驚喜。參考製作人兼大部分民樂演奏的苡哲的說法:對他來說樂器音色無分東西,所謂文化特質,並不是你用什麼樂器,而
繼續閱讀
淺堤談《不完整的村莊》+ 全插電 mini live feat. 製作人沈簡單 Easy Shen

淺堤談《不完整的村莊》+ 全插電 mini live feat. 製作人沈簡單 Easy Shen

淺堤終於發專輯了,卡夫卡發片場擠得水洩不通,這張專輯或許已經不只一張專輯,而是一個小型文化事件了吧。 他們也遵守諾言,帶著新專輯來上節目,距離上次訪問倏忽半年多了。終於發了專輯,感覺應該要是鬆了一口氣吧,但他們這次卻講了很多人生現階段的茫然、焦慮、不自信。《不完整的村莊》是淺堤成軍至今一切累積的總驗收,而他們或許已經慢慢踏上離開這張專輯的道路了。 從《湯與海》開始合作的製作人Easy說:起初要開錄專輯,淺堤也和他所知道的某些期待了許久的音樂人那樣,野心很大,想搭弦樂、管樂、合成器,把規格拉高、排場做大,或許那是某種想像的「大團規格」?Easy卻說:淺堤畢竟是一個樂團,樂團要有樂團自己的聲音,所
繼續閱讀
李浩瑋談《Diamond in the Rough》feat. 製作人蔣希謙 + mini live 空中現場

李浩瑋談《Diamond in the Rough》feat. 製作人蔣希謙 + mini live 空中現場

兩年前,18歲的創作歌手李浩瑋(Howard)和17歲的製作人蔣希謙,一起在臥房裡用簡單的器材把Howard寫的〈窩囊廢〉編成完整的作品,後來又有了續作〈Crush On〉,這是他身為創作歌手的出道作。這兩首demo以Howard Lee的名字發表在網路,如今已經在YouTube累積了兩百萬次的流量。很快地李浩瑋和滾石唱片合作,著手製作首張專輯。他和一起玩團的哥們兒蔣希謙都覺得這張專輯應該保留DIY的精神,畢竟那是他倆在音樂路上共同摸索的痕跡。於是整張專輯依然選擇在自家「宅錄」,並沒有進入音樂工業的慣行工法。 他倆創作、演奏、編曲、錄音的專業技能都是在YouTube上反覆觀看教學影片學會的,衡
繼續閱讀
張三李四談《Seen It All?》 + Mini live 空中現場

張三李四談《Seen It All?》 + Mini live 空中現場

「張三李四」是個很特別的組合,起初大概也沒有想到,但現在它更像是以張三(張錫安)為核心,招攬一群高手共同協作的概念團體,每張專輯都有截然不同的樂風和概念。這回的《Seen It All?》帶入更多的電音元素和R&B風格,編曲走向再次和前作大相逕庭,然而團員畢竟個個是練家子,成果仍然漂亮紮實。這是一張從社會新聞的霸凌事件發想延伸的概念專輯,分成四個「樂章式」主題讓故事次第展開。新加入的團員能寫能唱能編,竟還邀了曹雅雯、賴予喬、依拜維吉、呂薔這幾位天后助陣,這樣的專輯焉能不好聽? 張三歷經前幾年的起伏,事業終於上了軌道,節目中他也分享了辛苦建立的工作室,從音樂到影像製作都能在這個基地完成,也透露他
繼續閱讀
訪「傷心欲絕」談《遜到簡直是個藝術品》

訪「傷心欲絕」談《遜到簡直是個藝術品》

不意外地,我讓「傷心欲絕」主唱許正泰說說他會怎麼跟不認識他們的人解釋這個樂團,他不假思索地說:這是個爛團。打從他們2017年睽違多時發行《還是偶爾想要偉大》,獲得如潮佳評,演出行情隨著人氣節節高昇,然而許正泰還是常常說:傷心欲絕是個爛團。 做完這集訪問我比較明白了。他說,總以為自己會在三十歲之前幹出世界級的厲害成就,成為一代legend。結果人生就這麼跨過三十了,自覺一事無成,該怎麼面對年輕時候從沒想像過的,並未成為他心目中的legend的中年人生呢(是的對他們來說,三十歲就是不折不扣的中年啦),而一個中年的rocker,音樂再屌恐怕也來不及了。況且一旦變成了大人,不管你願不願意,總會有數不清
繼續閱讀
專訪謝宇威談《那三年》 + mini live 空中現場

專訪謝宇威談《那三年》 + mini live 空中現場

謝宇威的嗓子,就像他魁梧的身形和寬厚的心,總能讓我感受到一些彷彿很古很遠卻又很近很暖的東西。他2003年的《一儕‧花樹下》被評為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之一,始終是我放在心口的摯愛。 認識宇威許多年,也見證他經歷了行業大環境的崩壞,一場險些奪去性命的惡疾,和音樂工作的低潮。他原是個才華橫溢註定要當藝術家的人,能畫能唱能寫,然而他也恐怕是我認識的藝術家之中,對自己的工作最最謙虛低調的了,彷彿他那直穿入心的歌聲、他創造美麗旋律的能耐,都不值一提。他這樣絕對不是客氣:近年他以五旬之齡重回大學修課(而我竟然變成了他的老師,真真慚愧),修習流行音樂製作企劃相關工法,也修南管北管,還去重新上了藝術史的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