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6發表podcast幾秒讀完 (大約87個字)專訪黎可辰+空中現場播出曲目: 學壞 學壞(demo) 我愛你因為你有雙下巴 Save or Sell Me (demo) Save or Sell Me 遊樂 遊樂(demo) 同行(feat. 阿超) 同行(demo) 黎可辰 mini live at Alian963(主唱、吉他 / 大中,中阮 / 里歐): Save or Sell Me 化成雲煙之後 遊樂 平民 無畏繼續閱讀
2018-10-15發表podcast幾秒讀完 (大約65個字)許茹芸、王小苗談《綻放的綻放的綻放》播出曲目: 萬獸 小小的死(《奇蹟》,2014) 芙烈亞 親吻時分 夏末的行者 花粉症 神話(《雲且留住》,2003) 讓我好好看看你 蜂蜜月亮 題外話 今夜只為你歌唱繼續閱讀
2018-10-09發表podcast8 分鐘讀完 (大約1264個字)泥灘地浪人The Muddy Basin Ramblers談《擒虎記》 + 空中現場「泥灘地浪人」成團倏忽十六年!這支樂團由台裔美人David Chen領軍,集合一群在台外籍音樂人(這麼說也不對,團員有人在台灣多年,已經領身分證了),玩的是所謂Jug Band克難樂隊的形式:洗衣盆倒扣當作貝斯,酒壺當作喇叭,洗衣板當作鼓,搭上吉他、口琴、哨子這些常見亦易上手的樂器,玩的是直追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美國草根歌謠,那些原本都是走鄉闖鎮的流浪歌手、沿路賣藥的江湖術士、還有社會底層的邊緣人唱的歌。 別看他們樂器貌似簡樸,David Chen的藍調吉他、滑弦吉他,是我在台灣聽到彈得最地道的第一人。從他和琵琶演奏家鍾玉鳳合作的《藍。掉》系列作品,便知其音樂底蘊不可小覷。當初成團,原本只是抱繼續閱讀
2018-10-08發表podcast8 分鐘讀完 (大約1241個字)專訪黃耀明、蔡德才上次在錄音室訪黃耀明,是十幾年前的事了,當時明哥比現在的我還年輕幾歲呢。十幾年來,香港和台灣,明哥和我,都經歷了好多好多事情,不過總之他還在唱,我也還在做廣播。2018年他在香港開了「明曲晚唱」劇場演唱會,台上只有他和Jason蔡德才兩人,曲目幾乎都是他倆的創作,包括許多未必出名的album track。明哥說:「明曲晚唱」是他多年前初出社會當廣播DJ的節目名稱,借來一用,多少也想把演唱會做成一場廣播節目的感覺。 「明曲晚唱」迴響熱烈,延續到台灣和東京。消息公布的時候,盧凱彤Ellen轉貼訊息,說她也會來支援。不過,她食言了。明哥在台北開唱那晚,The Wall擠滿了破紀錄的樂迷,我總不由自主繼續閱讀
2018-10-02發表podcast8 分鐘讀完 (大約1233個字)專訪害喜喜+空中現場害喜喜是一個很特別的團。他們原本是民謠二人組,後來才加入新團員變成現在的樂團編制。他們國台客語都唱,可是作品的氣質與獨立音樂圈既有的母語作品截然不同。他們的歌常有出人意表的結構設計,一路聽下去,驚奇之餘也會暗想:這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經常不按牌理出牌的《害喜喜》首張專輯由多功能跨界鬼才柯智豪擔任製作,果然替這個「非典型」組合找到了最合適的面向世界的姿態。 主唱嚴文康音域極廣,能唱極其妖嬈媚氣的花腔女高音,能飆海豚音,也能搖身一變唱起搖滾嗓,或者千迴百轉的芭樂歌。他是北藝大劇場設計系畢業,修過南管的課,民間戲曲的線條也能信手拈來入歌。早在「害喜喜」之前許多年,他就參加過不少校園歌唱比賽、電視選秀繼續閱讀
2018-10-01發表podcast17 分鐘讀完 (大約2583個字)專訪萬芳談「林萬芳如何成為萬芳,再回來當林萬芳」12月8日,萬芳要到高雄巨蛋開演唱會了。今年四月看完台北小巨蛋場,心緒翻湧,寫了篇文章紀念,在這裡: 去年11月萬芳來上節目,帶著「微笑巴士」樂團在Alian錄音室做了一場我廣播生涯最大編制的空中現場mini live,精采極了,當時的紀錄在這裡: 因為要催票,萬芳又開始跑宣傳上節目。我早早約了她來,說好這集節目歌單讓她來開。她說她要好好想一想,得等她忙完海外工作回來才行。沒有問題,我很願意等。 錄音前一星期,她傳訊說:「馬芳,我在思考去上節目的內容方向,有點苦惱。可能太在乎你的節目,希望有些不一樣的,但想來想去覺得最近一直講自己好累喔!」又說她想到的幾個題目:「關於這些年」、「萬芳和林萬芳」繼續閱讀
2018-09-25發表podcast6 分鐘讀完 (大約947個字)專訪柯智棠+空中現場等了三年,柯智棠出了第二張個人專輯《吟遊》。這位1990年生的大男孩,如今快邁入三十歲大關,不再是少年了。作為歌手、創作者,柯智棠很晚熟,上了大學才因為學姊拉去參加比賽,初次被大家聽到他的歌聲,從此一鳴驚人。動手寫歌作曲,也是慢慢一步步學習的。柯智棠一直聽的都是西方搖滾與民謠,從小家裡就沒電視,他的養成背景並不包括中文流行音樂,所以寫中文歌對他而言是全新的挑戰,沒有既成規範可以參考。 這麼慢慢熬出來的第一張專輯,由陳建騏擔綱製作,一舉入圍金曲獎最佳新人和最佳男演唱人,陳奕迅還在頒獎禮台上誇讚了柯智棠的歌聲。接下來這兩三年,柯智棠四處走唱,幾乎都是拎著一把吉他。經紀人兼製作人陳建騏並不逼他趕快發繼續閱讀
2018-09-24發表podcast6 分鐘讀完 (大約969個字)專訪謝明諺、李世揚從《上善若水》談起+空中現場謝明諺上過這集節目之後,正式成為「耳朵借我」開播以來光臨最多次的嘉賓(四次)!不過這是他第一次以「主角」身分登場,聊今年發行的第二張原創專輯《上善若水》。 該怎麼解釋《上善若水》這張專輯呢?首先這是一張少見的在錄音室完成的全即興演奏專輯,國內外許多即興音樂,都是現場實況。明諺說: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演出時能量是往台下、向外投射,錄音時能量是向內投射。此外錄音可以處理極其細微的聲響,那樣的表現,在現場演出時很可能無法被觀眾察覺、體會。 錄製《上善若水》的音樂人除了謝明諺(薩克斯風),還有李世揚(鋼琴、音效)和75歲的日本國寶級爵士鼓大師豐住芳三郎Sabu Toyozumi(鼓、二胡)。明諺和世揚繼續閱讀
2018-09-18發表podcast4 分鐘讀完 (大約586個字)專訪鍾適芳、David Chen談「小流浪」與「泥灘地浪人」新作今年的「流浪之歌音樂節」雖是小規模的「小流浪」,可投入的心思依舊細膩,企劃概念依舊完整。今年的主題是「誰在那邊唱民謠」,9/22(六)下午、晚上兩場台北中山堂光復廳的演出,會有青年客語歌者黃瑋傑、來自印尼大城泗水的民謠組合Silampukau、以及十三人大編制的「泥灘地浪人」(The Muddy Basin Ramblers)登台演出。照例「小流浪」也安排了幾場音樂人座談,相關詳情可以參考這個鏈結。 緊接著在十月初,鍾適芳主辦的第四屆「當代敘事影展」也要開跑,今年的主題是「牆垣之間」,穿插了許多精采的音樂主題作品,包括牙買加雷鬼經典廠牌VP Records創辦人Randy Chin的故事:他原繼續閱讀
2018-09-17發表podcast8 分鐘讀完 (大約1219個字)專訪王若琳+空中現場Joanna說完這則故事,眼淚就掉下來了: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媽媽在家裡放柴可夫斯基的鋼琴奏鳴曲。她聽著聽著入了神,不能明白人間為什麼會有這麼美麗、卻又這麼悲傷的音樂,一路聽下去,愈來愈美,愈來愈悲傷,最後卻又極其溫柔地回返,把一切包容起來。小Joanna只覺得面對天地宇宙,無計可施,不禁哭了起來,跑去抱著媽媽,問她:「人會什麼會死?你為什麼會死?」。 多年後,她把那樣的心情寫進了新專輯的歌「他在山丘上輕輕的哭泣」,寫一個同樣敏感纖細的孩子,提前感應到這個歲數照理說不該感應到的什麼。 Joanna出了全新概念專輯《摩登悲劇》,和前作那張狂的搖滾歌劇風格不同,這張的音樂走小清新普普風,到處閃爍著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