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專訪李劍青+空中現場

深度專訪李劍青+空中現場

忘了是哪一年,聽李宗盛閒閒提起他身邊有一個年輕人,從廣西到北京,有科班底子,做音樂很認真,又耐得住性子。後來,我就注意各方製作物上偶爾會出現的「李劍青」這個名字。第一次見面,是白安發首張專輯來上通告,身為製作人的李劍青作陪,低調得不能再低調,簡直像個企宣助理。我請他彈吉他為白安伴奏,也聊了不少製作過程的故事,當時自然還不知道,李劍青除了幕後編曲製作的功夫了得,身兼樂手身分,作曲演唱也很厲害。若要往幕前發展,論顏值、論才氣、論技巧,都沒有問題。他偏偏始終一貫地低調,讓許多人都替他著急了。 2013年李劍青終於發表了第一首專屬於自己演唱的歌「匆匆」,李宗盛作詞,他自己作曲,在李宗盛北京演唱會首
繼續閱讀
深度專訪陳珊妮談《戰神卡爾迪亞》

深度專訪陳珊妮談《戰神卡爾迪亞》

多年前第一次聽到陳珊妮的歌,我正在左營當兵。大家排排坐在軍卡裡,車子收音機忽然傳出那首「茫然」: 時間零零落落 / 事情繁繁瑣瑣 / 日子該怎麼過 / 到底想要什麼 我是在那一瞬間變成歌迷的。那一年,總統還是李登輝,網路還沒普及,直轄市長初次直選,她的歌裡唱到投幣式公共電話(『用了十個硬幣直到雨停 / 至少還有六個朋友 / 有六塊錢的寂寞』──多好的詞啊),智慧手機還要十幾年才會出現。 快轉到2017,當年那個怪怪的創作歌手,已經成為業界同行敬畏有加的神級前輩音樂人。話說流行音樂這一行,即使所謂「全才型藝人」也不太可能每件事都有十成的功力和把握,硬要都攬下自己幹,若非顧此失彼,就是
繼續閱讀
專訪LEO37+SOSS+空中現場

專訪LEO37+SOSS+空中現場

我本來根本不認識LEO37,儘管他在台灣嘻哈圈早已是眾所矚目的將才,老實說,他的音樂並不在我平時關注的守備範圍。要不是「草東」製作人李孝祖發訊請我聽聽這張他最近很投入的製作案,搞不好就錯過了這張有夠厲害的迷你專輯。 幸好沒錯過,幸好聽了,還上網找了一大堆他們之前發的作品和實況錄音,愈聽愈驚喜、愈聽愈敬畏。LEO37+SOSS近年不斷和各方音樂人串聯錄音演出,辦了總有幾十場活動,主題概念極富創意,也在圈子裡累積了極大的能量。他們的歌擲地有聲,強悍而美麗,正是我心目中二十一世紀我島孕育出來最棒的流行音樂。 LEO37的音樂根源不只嘻哈,他的搖滾、爵士功底也都很深,樂手編曲演奏總有靈動飽滿的
繼續閱讀
深度專訪蘇珮卿+空中現場

深度專訪蘇珮卿+空中現場

我是很晚才第一次看蘇珮卿演出的,那是去年底華山A Simple Day現場,蘇珮卿和挪威電音二人組Koeju同台競演,底下觀眾有群極之厲害的舞者跟著音樂狂舞,我整個聽呆看呆,算是那次活動最難忘的記憶之一。 蘇珮卿從小學古典音樂,卻在赴美深造之後,決定放棄大人眼中「學音樂的孩子」該走的那條路:去學校教書、去樂團上班、全世界巡迴表演……。她遠赴印度學笛子,一頭栽進印度音樂博大精深的世界。回台灣摸索幾年,陸續發了兩張EP,還去過中國選秀節目試探水溫。一路顛簸,本來也曾打算放棄做音樂的夢,卻在關鍵時刻拿下了金音獎,也輾轉讓她和陳建騏結緣,音樂生涯柳暗花明。 《我們都是寂寞的》是蘇珮卿第一張完整
繼續閱讀
專訪世外桃源+全插電空中現場

專訪世外桃源+全插電空中現場

認識小各是好多年前「歐噴愛」的時代,那個團有好幾個又怪又厲害的團員:王雁盟、柯智豪都是守備區非常廣的奇才,而我是後來才知道小各的音樂品味與功力同樣深不可測:他是玩爵士吉他出身,搞起實驗電音也所向披靡。電音我不懂,但我佩服的好幾個聽電音聽很深的朋友,提到小各(他的單飛藝名是「音速死馬Sonic Deadhorse」)都是一臉敬畏。 於是當「小喔」閻韋伶找到小各一起玩音樂,肯定有好戲。前幾年,小喔開始用「世外桃源」作為組合名稱,出了一張電氣風格的抒情專輯,評價不錯,但她自己還想試試更大膽的東西。而小各這邊呢,「音速死馬」、「三牲獻藝」、「鬼畜少女組」、「屍術控」……,從這些藝名團名就知道他玩的
繼續閱讀
專訪風潮唱片于蘇英談世界音樂節

專訪風潮唱片于蘇英談世界音樂節

就在這個週末,第二屆「世界音樂節」將在台北大佳河濱公園登場。我請來風潮唱片企劃總監于蘇英,跟我們說說「世界音樂節」從無到有的歷程,以及她和團隊對這場活動的期待。 當然,音樂節最大的賣點是卡司,這次來台灣演出的國際藝人和本土代表,都很厲害,節目中選播了一些歌曲,聽聽便知。另外,于蘇英和同事們把她們在馬來西亞雨林音樂節觀摩的心得,以及引薦台灣音樂人去表演交流得到的啟發,也轉化成這次台北世界音樂節的養分,相信會更有看頭。 播出曲目: Boxing / 文樂豐年祭 桑布伊 / 森谷地 Dizu Plaatijes & Ibuyambo Ensemble / Langa Ola
繼續閱讀
以詩入歌不簡單(續篇)

以詩入歌不簡單(續篇)

從詩歌節延伸出來的專題,終於來到壓軸了。這期節目,除了繼續探討「以詩入歌」這門高難度的技術活,也播了幾首「歌人即詩人」的作品:雷光夏、羅思容都是我心目中的榜樣。此外,歷來詩人、文人轉檯寫詞者所在多有,讓唱片業成為藝文圈跨界混搭合作的平台,我們也要聽聽吳念真、陳克華、鍾曉陽的作品,怎樣變成了一首首厲害的歌。 播出曲目(括弧內為原詩作者,若未標註作曲人即為歌者作曲): 陳綺貞 / 太多(鴻鴻) 魏如萱 / 失明前我想記得的四十七件事(夏宇 / 李格弟詞、陳綺貞曲) 王榆鈞 / 假面遊行(吳俞萱) 張懸 / 我不和你談論(吳晟) 雷光夏 / 臉頰貼緊月球(雷光夏) 羅思容 /
繼續閱讀
與DJ小樹談台灣新銳樂人

與DJ小樹談台灣新銳樂人

認識小樹也有十幾年了,曾經一起坐在各種音樂獎項、補助案的評審會議室互相支援掩護(咦),曾經一起出國當「隨團樂評觀察員」(第一次去利物浦就是和他同行),曾經在無數演唱會現場相遇,但是我們一起坐在電台錄音室裡聊音樂,倒真是破天荒第一回。 這些年,在那些一起開會的場合,我總仰賴小樹告訴我新興音樂場景的種種背景故事,以及那些我心嚮往之卻總也混不熟的類型裡哪些是真正的將才。小樹不只在廣播DJ本業累積了可觀的功業,也始終站在台灣樂壇的最前線,對當前的風向與圈子的生態瞭若指掌。 敝人作為一個品味保守而聆聽進度嚴重落後時代的電台DJ,從來也沒打算追趕最新最in的音樂,但是這期節目我邀小樹來,就想借他的
繼續閱讀
專訪王榆鈞,談詩與歌

專訪王榆鈞,談詩與歌

認識王榆鈞很多年了,一路看著她用簡直是自找麻煩的方式走一條詩歌創作的路,慢慢摸索著,竟也昂然走出了自己的模樣。她前幾年和時間樂隊合作錄製的雙片裝鉅製《頹圮花園》,我以為是近年最精采的台灣原創音樂之一。 這兩年榆鈞愈來愈忙,參與了各種各樣的演出,經常有跨界合作的機會。錄節目這天,她才剛從法國回來,參加了和偶戲合作的演出活動。前陣子本來早就約了她來錄音,沒想到榆鈞病了,完全失聲,只好等她身體好些再來。榆鈞很重然諾,下了飛機隔天時差還沒調,就出現在我的錄音室了。 這期主題仍是搭配正在展開的「台北詩歌節」,我想榆鈞談這個題目,是再適合不過了。從第一首歌她就挑了讓我十分驚喜的Bob Dylan實
繼續閱讀
深度專訪阿爆(阿仍仍)、荒井十一

深度專訪阿爆(阿仍仍)、荒井十一

去年阿爆(阿仍仍)的《Vavayan女人》專輯一出,同行一片好評,我遇到的每位DJ、唱片業者、樂評人,無不讚歎有加。我是先聽到許多好評,才把CD放出來聽的,萬萬沒想到它做得這麼這麼好,遠遠超出我的想像。 這麼說吧:阿爆這張專輯,就我自己聆聽的經驗,算是替1990年代中期以來「台灣原住民新創歌謠」風潮,打開了一條全新的道路。誰能想到,用東排灣族母語唱浸透了黑人靈魂樂風格的搖滾,竟是這樣行雲流水、美不勝收? 去年來不及約訪阿爆,果然這張專輯在今年金曲獎大出鋒頭,拿下最佳原住民語專輯,荒井也拿下最佳專輯製作人獎。若非金曲獎以語種分類,《Vavayan女人》絕對有入圍「跨語種年度專輯」的實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