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 DJ Mykal a.k.a. 林哲儀聊台灣電音文化史,從伍佰〈重生〉談起

與 DJ Mykal a.k.a. 林哲儀聊台灣電音文化史,從伍佰〈重生〉談起

認識林哲儀總有二十多年了吧,他有很多身分:音樂創作者、編曲人、樂評人、夜店DJ、唱片行老闆、ROKON滾石電音品牌創辦人、多屆金曲獎評審……。這些年他在電音領域的深耕和推廣,潛移默化了數不清的後輩,別的不說,光這些年我在評審場合從他身上觀摩學來的本事,就受用無窮了。 哲儀最近和伍佰合作了一首新歌〈重生〉,是他在台灣力推電音的又一次跨大步的嘗試。他主動邀約伍佰合作,只因深知伍佰這些年在電音領域的探索和掌握,遠遠超出普通樂迷的想像。伍佰欣然同意,並且為這次合作寫了一首沒有主副歌分別,卻極有力量的「非典型」作品。哲儀苦思許久,想了又想,第一次交出去的編曲被退稿,他才恍然大悟,回歸初心,一口氣做出決定
繼續閱讀
20年紀念,巴奈《泥娃娃》回顧特輯(宅在家系列 ep. 14)

20年紀念,巴奈《泥娃娃》回顧特輯(宅在家系列 ep. 14)

巴奈的《泥娃娃》是台灣流行音樂史非常特別的一張專輯:在此之前,我們當然聽過許多往自我內在深掘的剖白 / 自傳式的歌曲(李宗盛1986年《生命中的精靈》是這個類型難以超越的里程碑),西方樂史更早有許多被稱作Confessional Singer-Songwriter的創作先驅和經典專輯。然而,起碼在中文世界,似乎從來不曾有過像《泥娃娃》如此直白袒露自我生命歷程的累累傷痕,挖得這麼深,唱得這麼摧心裂膽。聽完這張專輯,你彷彿也跟著巴奈一起活過了她的掙扎和苦痛,一起咀嚼那些最難回答的大哉問:為什麼我總是活得這麼辛苦?是因為我總學不會虛偽嗎?是因為我不懂得討好嗎?為什麼世界這麼不公平?為什麼我渴望的總是
繼續閱讀
20年紀念,回顧2000年樂壇之女神篇(宅在家系列ep. 13)

20年紀念,回顧2000年樂壇之女神篇(宅在家系列ep. 13)

2000年,天后輩出,強片如林。我們第一次認識了來自新加坡的孫燕姿,她在這年出了兩張專輯,連續兩年奪得全台灣暢銷專輯的冠軍,也讓我們在KTV多了好幾首傳唱二十年的經典曲目。我們也終於聽見了來自馬來西亞的梁靜茹,她前一年熬了好久才出的首張專輯,甫發片就遇到九二一大震,沒有辦法宣傳。但這張《勇氣》橫掃市場,也證明李宗盛的眼光果真沒錯。說到李宗盛,這年他替來自香港的莫文蔚製作的《十二樓的莫文蔚》,堪稱他製作人與詞曲作者生涯登峰造極的完熟代表,也是他在後來這些年屢屢提及的得意之作。 然後是王菲,這位來自北京,在香港落戶的女神,在這年出了《寓言》──把前後半張專輯分別交給兩位製作人(林夕寫整張歌詞),做
繼續閱讀
20年紀念,陳珊妮《完美的呻吟》回顧特輯(宅在家系列 ep. 12)

20年紀念,陳珊妮《完美的呻吟》回顧特輯(宅在家系列 ep. 12)

2000年,30歲的陳珊妮出版了《完美的呻吟》,在那個天后輩出、強片如林的年份,這張專輯並沒有獲得什麼獎項的青睞,也沒有創造傲人的銷售佳績。連專輯發片的過程都一波三折:陳珊妮出道以來的東家「友善的狗」在這年忽然宣布結束唱片公司業務,解散旗下藝人。這張發行在即的專輯瞬間變成了孤兒,後來轉到魔岩唱片,才終於正式問世,比原先規劃的發片時間晚了好幾個月。 接下來的二十年,這張原本似乎沒有受到業界太多注意的專輯,漸漸成為樂迷心目中的地下經典,有了「超時代神作」的稱號,並且被選為「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之一。當年買了這張專輯的不算太多的聽眾,許多都被它深深震撼,餘波至今未息。甚至直到現在,都還有不少
繼續閱讀
20年紀念,重返2000台灣樂壇,才子與樂團篇(宅在家系列 ep. 11)

20年紀念,重返2000台灣樂壇,才子與樂團篇(宅在家系列 ep. 11)

2000年,那個叫周杰倫的我行我素的新人終於出道,用糊里糊塗的懶音唱臺式R&B和饒舌,老一輩的歌手聽到這樣的唱腔不能不搖頭,卻又不能不驚嘆這個21歲小伙子簡直天外飛來的作曲和編曲才華。剛剛走紅的五月天發了第二張專輯,繼續唱國台語各半充滿洗腦旋律和熱血歌詞的搖滾歌,漸漸翻轉了家長對「玩樂團等於不良少年」的成見。搞funk rock的糯米糰簽給魔岩唱片發了第二張也是最後一張完整專輯,當年普通聽眾不大知道拿它怎麼辦才好,現在再聽,只證明他們睥睨群雄的奇才實在衝得太遠也太猛,放個20年正好。還沒有變成天后推手神級製作人的阿弟仔還是個帶著邊緣氣質的24歲憤青,然而他的第二張專輯將會入圍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
繼續閱讀
50年紀念,1970年經典黑樂特輯(宅在家系列 ep. 10)

50年紀念,1970年經典黑樂特輯(宅在家系列 ep. 10)

這集節目卯起來放了22首歌,一定要扭大音量聽,保證過癮! 1970年8月,美國Billbord黑樂排行榜從Rhythm & Blues正式改名為Soul,終於反映了黑人流行樂的時代演變。是的,1970是靈魂樂的黃金時代,也是Funk迅猛茁壯的關鍵年份,更是殿堂級女神男神們爭相發光發熱的璀璨時代。這集節目,就以該年度的黑樂排行榜為準,回顧整整五十年前的一系列經典名曲,有些你可能耳熟能詳,那就一起唱吧,有些名字或許已被多數人遺忘,那就趁機打撈出來,再現驚喜。這些歌,即使過了半世紀,依然光芒萬丈,並且一定可以給現在玩黑樂的當時還沒出生的年輕世代許多啟發。 播出曲目: Gladys Knight &
繼續閱讀
30年紀念,林強《向前走》回顧特輯(宅在家系列 ep. 9)
50週年紀念,The Who / Live at Leeds回顧特輯(宅在家系列 ep. 8)

50週年紀念,The Who / Live at Leeds回顧特輯(宅在家系列 ep. 8)

第一張「真正曠世經典等級」的搖滾樂現場實況專輯,該算在誰的頭上呢? 比起爵士、民謠、藍調,搖滾的經典現場實況成熟期來得更晚。至少,比起錄音室專輯1965年左右技術風格類型實驗的突飛猛進,現場實況錄音卻還要晚好幾年才能跟上:主要是大音量的擴音設備和收音技術還不完備,現場觀眾也還沒有建立起從「湊熱鬧看偶像」轉變為「也可以欣賞音樂」的共識。「神級搖滾樂手」開始廣受崇拜,大概也要等到1966年Eric Clapton加入Cream,Jimi Hendrix在1967年爆紅之後。1966年Bob Dylan和The Hawks的世界巡演當然是偉大的,但那些實況得等到三十多年後才正式問世,當年樂迷是無緣擁
繼續閱讀
重回1980,《龍的傳人》與《偈》40週年紀念(宅在家系列 ep. 7)

重回1980,《龍的傳人》與《偈》40週年紀念(宅在家系列 ep. 7)

1978年12月16日,美國總統卡特宣布將於1979年元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消息傳來,全台灣悲憤不已。那天上午,住在政大學生宿舍的侯德健感慨萬千,奮筆疾書,短短時間就寫好了〈龍的傳人〉。當時他不會知道這首歌將成為他人生最大的祝福,也是最沈重的包袱。 1980年,這首歌傳唱一年多,終於由李建復錄成唱片,瞬即傳遍全台灣,成為當年度與費玉清〈中華民國頌〉(劉家昌詞曲)平起平坐的「大我」之歌。只不過,〈中華民國頌〉四平八穩偉大正確,〈龍的傳人〉歌詞曖昧模糊,究竟是不是愛國歌曲,長官們左看右看都不大敢確定。時任新聞局長的宋楚瑜還曾寫了個「爭一時也要爭千秋,挑重擔才是龍的傳人」的新詞,差點兒取代了原版
繼續閱讀
十年紀念,重回2010台灣歌壇(女生篇)(宅在家系列 ep. 6)

十年紀念,重回2010台灣歌壇(女生篇)(宅在家系列 ep. 6)

回看2010,時代巨變正在醞釀,不同世代女神各自發光。這些歌今年十歲了,還記得那時候你聽著這些歌,曾經如何想像十年後的未來? 這些歌者後來走向不同的天地,十年後的現在,她們仍然美好,仍然堅強。 播出曲目: 田馥甄 / 寂寞寂寞就好 田馥甄 / Love! 徐佳瑩 / 極限 魏如萱 / 我不是數學家 魏如萱 / 你是不會當樹嗎 謝安琪 / 脆弱 何韻詩 / 無名 莫文蔚 / 寶貝 莫文蔚 / 完美孤獨 雷光夏 / 她的改變 雷光夏 / 第36個故事 黃韻玲 / 素描 黃韻玲 / 在我身邊 萬芳 / 我們不要傷心了 萬芳 / 看見快樂對我笑 黃小琥 / 沒那麼簡單 江蕙 / 當時欲嫁 張懸 / 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