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週年紀念,重溫1980年「金韻獎」民歌(宅在家系列 ep. 5)

40週年紀念,重溫1980年「金韻獎」民歌(宅在家系列 ep. 5)

整整四十年前,1980年,是校園民歌的全盛顛峰時期。這一年,「金韻獎」除了照例出版兩張年度優勝歌手與作品的合輯,還邀集歷屆優勝歌手,發行了第七輯,陣容相當厲害。這或許也是青年歌謠創作大爆炸,市場競爭愈來愈激烈,唱片公司必須讓聽眾保持好奇和新鮮感的企劃。 這集節目,以金韻獎合輯第五、六、七輯為主,外加幾首同時期新格唱片(主辦「金韻獎」的公司)發行的歌手個人作品。你會發現我繞開了兩張重要的作品:李建復《龍的傳人》、王海玲《偈》,那是要留待之後專心回顧的,請耐心稍候。 1970年代的青年創作歌謠風潮確實徹底改變了中文流行音樂的體質,在那段「民歌」大盛的年代,新格唱片的貢獻太重要了。它不僅創辦「金韻獎
繼續閱讀
五十週年紀念,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 / Cosmo’s Factory 回顧特輯(宅在家系列 ep. 4)

五十週年紀念,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 / Cosmo’s Factory 回顧特輯(宅在家系列 ep. 4)

1970年7月,如日中天的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發行了他們成軍兩年多的第五張專輯《Cosmo’s Factory》,光在美國就賣出400萬張,成為搖滾樂史的重量級經典。那是我出生前11個月的事。 十七歲那年吧?我第一次聽到這張專輯,這也是我買的第一張CCR的專輯,忘了是在光華商場還是信義路的唱片行買的錄音帶。多半是看到了側標寫的什麼搖滾曠世經典之類描述,也不管這封面真心醜,就買回家了。在那個沒有網路、唱片行也不可能試聽的時代,要不要賭下一百多塊錢,全憑你平日從雜誌圖書和同好那邊得來的資訊積累,加上那短短的側標文案,還有封面圖樣是不是順眼。 這張專輯我仍覺得封面
繼續閱讀
三十周年紀念,重回1990(之一)(宅在家系列 ep. 3)

三十周年紀念,重回1990(之一)(宅在家系列 ep. 3)

這些歌這些專輯,今年滿三十歲了。 那一年,我十九歲,大一升大二,背包永遠塞著一台卡式隨身聽,天天掛著耳機瘋聽老搖滾,卻也開始關注初初萌芽的台灣「地下音樂」。至於電台播的那些大紅歌,反倒沒怎麼介意。對當時的我來說,所謂主流唱片工業,若不是迎合紙醉金迷泡沫經濟時代的大眾品味,就是討好幼齡心智的庸俗娛樂,總之,大半個社會都在唱的歌,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都買了的專輯,我幹嘛還去湊熱鬧。 當時不會知道,但我再怎麼遲鈍,那些厲害的歌仍然會滲透到生活裡,漸漸讓我轉過頭來,愈聽愈入神。沒多久,我的聆聽版圖多了許多本地作品。我也深切體會,在那個真氣亂竄百業暴衝的年代,流行歌曲就是台灣社會賴以前進的精神燃料。 當時
繼續閱讀
關於搖滾樂的搖滾曲(之二)(宅在家系列 ep. 2)

關於搖滾樂的搖滾曲(之二)(宅在家系列 ep. 2)

上週播出「關於搖滾樂的搖滾曲(Rock ’n’ Roll Songs about Rock ’n’ Roll)」專題之後,我繼續蒐集這個主題的歌單,不知不覺竟累積了將近一百首。 既然如此,那就再來一集,至於其他的幾十首歌,搞不好還能拿來設計成新的節目曲單,我們走著瞧吧。 這是「耳朵借我」在瘟疫期間主持人「宅在家」自己錄製節目的系列第二集,歡迎批評指教。 播出曲目: The Beatles / Rock ’n’ Roll Music (襯:Chuck Berry / Rock ’n’ Roll Music) (襯:Roy Brown / Good Rocking Tonight) Elvis P
繼續閱讀
關於搖滾樂的搖滾曲(宅在家系列 ep. 1)

關於搖滾樂的搖滾曲(宅在家系列 ep. 1)

這是本節目「宅在家系列」的第一集。 「耳朵借我」節目的音樂人專訪存檔,已經在四月13日播畢。這段時間仍有許多精采作品出版,原本也約了訪問,但考量疫情難測,為了彼此的平安,我決定暫停「耳朵借我」的音樂人專訪,改為在家製作節目,直到疫情和緩為止。 這集開始,在自家錄製的節目,姑且稱為「宅在家系列」──其實我在家錄節目已經七八年了,凡是不需要訪問來賓的節目,都在自家書房錄音。只不過,長時間完全不去電台,連續多集節目在家自製,倒還是入行以來頭一回。 此外,我也決定即日起在「耳朵借我」節目恢復關於西洋搖滾的專題,不定期穿插播出。這集節目,便是開始。 今天的節目,提綱挈領,播了17首「關於搖滾樂的搖滾曲(
繼續閱讀
國蛋談《Earlier This Morning》與改變人生的嘻哈歌單 feat. 製作人萬志軒
阿努‧卡力亭‧沙力朋安談音樂人生與《認真生活 laloken ko orip》
專訪熊一蘋談《我們的搖滾樂》

專訪熊一蘋談《我們的搖滾樂》

播出曲目(附熊一蘋眉批): 1. 張露〈給我一個吻〉 翻唱自〈Seven Lonely Days〉,解釋1950年代臺灣流行的海派歌曲和混血華語歌。 2. Bill Haley & His Comets〈Rock Around The Clock〉 1950年代,剛在美國萌芽的搖滾樂透過電影和電台進入臺灣。 3. Elvis Presley〈Wild In The Country〉 1950年代,臺灣聽熱門音樂的孩子們喜歡的還是西洋抒情歌。 4. The Ventures〈Pipeline〉 1960年代,臺灣的樂迷開始接受更加快速、刺
繼續閱讀
專訪陳零九談《過PASS》 + mini live 空中現場

專訪陳零九談《過PASS》 + mini live 空中現場

見過兩次陳零九,一次在公視攝影棚,他和邱鋒澤一起來。另一次,就是這集節目,他帶著自己訂製款的吉他。兩次見面,他都是一臉睡眠不足的樣子。的確,過去這一年,是他出道以來聲名暴漲的轉捩點:他們兩個意外地因為「狼人殺」桌遊實況爆紅,寫的主題曲〈天黑請閉眼〉流量已破2000萬。他們有了接不完的通告,上不完的電視,唱不停的校園巡迴,幾乎不可能找到機會休息。 累歸累,他很珍惜這樣的忙碌生涯,也希望能趁勢讓更多粉絲仔細聽聽他的音樂,畢竟,陳零九出道也已經十年,出到第七張專輯,早非新手,大概不太會被五光十色的演藝圈迷惑了。 《過 PASS》專輯一口氣就來了20首歌,合作嘉賓星光熠熠:Karencici、熊仔、韋
繼續閱讀
專訪滅火器談《無名英雄》

專訪滅火器談《無名英雄》

滅火器四位團員異口同聲:《無名英雄》是他們出道以來錄得最好,聽覺上最爽的專輯,錄完這張,從此再也回不去了。 為了追求他們青春時代聽的那些1990年代美國西岸龐克專輯大顆粒的清脆音色,這次他們豁出去,排除萬難飛到美國加州錄音。整個過程最難的並不是預算(雖然預算也很緊張),而是怎樣撨(tshiâu)出大家都可以的一大段時間,以及更重要的,怎樣在出發前寫出整張專輯的歌,尤其是楊大正,被舞台劇和各種邀約佔滿了時間,若不把他關起來寫歌,到時候肯定要開天窗的。 於是2019年3月,他們在陽明山找了個地方閉關寫歌練團,結果不出所料,在風光明媚的地方效率不彰,容易分心,專輯沒能寫完整張,只確定了一部分的方向
繼續閱讀